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记者近日在重庆市垫江县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已经有300多家工业企业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位于垫江工业园的重庆益源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笔记本电脑配套生产商,公司产品占全球32%市场份额。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外贸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等难题,但这家公司却在一季度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19.6%,产能同比增长18%。“外贸订单、产能双双逆势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工业互联网的支持。”益源捷公司总经理李召文道出个中奥妙。
今年2月份,益源捷公司引进一套智能监管平台,实现对所有生产设备和生产流程的实时感知和有效控制。记者在企业生产车间看到,每个机组旁都安装了一块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着生产率、良品率等信息。“与以往不同,如今依托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技术人员通过手机就能掌握设备状态,一旦出现故障,立即进行远程处理,避免损失。”李召文说,导入工业互联网后,企业设备维修时间缩短了10%,设备使用效率提高了12%左右,同时还带动了技术人员技能的提升。
同样尝到工业互联网“甜头”的,还有重庆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过去,车间内20多条生产线上的600多台数控设备,全部依靠人工进行巡检,耗时长、效率低。”捷力轮毂公司副总经理谯韧说,最近企业引进了一站式智能检测管理系统,600多台数控设备全部联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轻松完成所有设备的巡检工作。
“我们的设备利用率提高了5%以上,全年可节约能源支出30万元以上。”谯韧称,应用云平台之后,从报修到检修,总耗时只需10分钟。同时还让团队养成了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有利于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转型。
记者了解到,支撑垫江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的是一家名为重庆允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允成科技总经理张小玲介绍说,公司开发的“必择”工业互联网协同平台将人、机、料等生产要素进行相互关联,通过全流程进行数据收集,实现数字化高效协同,帮助企业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垫江县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设备改造的投入、回报周期的不确定让很多中小企业不敢轻易“触网”。为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引导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垫江县采用发放“云惠券”的方式,通过财政资金对企业购买云服务给予补贴。此外,当地还推动加快全域普惠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预计到今年底,垫江运用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将超过3000家。
5G用于工业互联网的例子
5G+超高清视频:随着技术的发展,超高清视频已经不再局限于监视,录像,回放等传统功能,对视频流的清晰及流畅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业环境下高清视频的主要应用是:智慧园区的安防,人员管理等场景。
通过5G将采集的监控视频/图像实时回传,结合边缘计算(MEC)统一监控平台,实现人员违规,厂区环境风险监控的实时分析和报警,提高作业安全性。
在超高清采集分析的技术上,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视频应用逐渐向字符识别,人脸识别,视觉定位,行为分析,物体识别,物体测量,物体分拣等智能化发展,也就可称之为「机器视觉」。
到了这个层次,5G+机器视觉就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的某些环节了。
5G+VR/AR:VR需要超高带宽和时延才能让人虚拟现实的感受更真实,而AR对带宽和时延的要求相对来说宽松一些。
VR由于沉浸,交互和构想这三大特点,在工业互联网中的主要应用是虚拟装配,虚拟培训,虚拟展厅等场景,720°全景的展示让人身临其境,信息传递更丰富而直观。
AR则融入到了工业制造的交互,营销,设计,采购,生产,物流和服务等多个环节。
比如,通过AR远程协助,专家可远程在AR眼镜中实时标注设备状态和操作方法,实现了现场人员和远程专家等零距离沟通。
5G+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可以通过5G进行远程操控,并进行实时高清视频回传,可用于智慧园区的24小时不间歇,无死角的安防,或者恶劣环境下的设备巡检等场景。
5G+远程控制:在工业环境中,很多场景不适合人进行作业,比如高位,高空,有毒等恶劣环境,这就需要远程控制。
远程控制不但需要超高清视频的回传,还需要极低的时延和可靠性。5G正好可以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
在上述几种应用场景中,5G与超高清视频的融合应用已进入成熟期,将成为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批应用场景。5G+VR/VR,5G+无人机以及5G+机器视觉等应用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经济价值逐渐显现,未来将成为5G在工业互联网的主流应用场景。
未来,5G+远程控制等应用还将涉及工业核心控制环节,目前还处于探索期,还有待进一步的测试验证。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制造业创新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新模式转变:
智能化生产。利用先进制造工具和5G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对生产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数据的跨系统流动、采集、分析与优化,完成设备性能感知、过程优化、智能排产等智能化生产方式。
网络化协同。5G技术赋予协同制造新内涵。企业借助大数据和工业云平台,发展企业间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等新模式,能有效降低资源获取成本,加速从单打独斗向产业协同转变。网络化协同包括协同研发、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等模式,为传统企业高效、便捷、低成本地实现创新开辟新渠道。
个性化定制。5G的大带宽、低时延、可靠性特点,提升了产线的柔性程度和灵活性,助力柔性化生产的大规模普及。一方面,5G网络进入工厂,在减少机器与机器之间线缆成本的同时,利用高可靠性网络的连续覆盖,使机器人在各场景中不间断工作、工作内容平滑切换。另一方面,5G可构建连接工厂内外的人和机器为中心的全方位信息生态系统,实现实时信息共享。让客户参与到企业的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中,并实时查询产品状态信息。
服务化延伸。制造业正积极探索由产品为中心向服务为中心的经营方式转变。基于5G,企业将更好地实现产品联网与运行数据采集,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多样化智能服务,延伸价值链条。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将推动制造业从单点、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也为5G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5G网络建设为我国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将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缔造出规模空前的新兴产业,助推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国“5G+工业互联网”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发展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来源:经济日报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