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核心的计算机,谁又曾想到是来源于伟大的“曼哈顿计划”呢?而奠定计算机的最基础的理念,来自于2000年前。
壹 曼哈顿计划
1938年圣诞前夕,德国科学家哈恩在实验中发现了核裂变原理,此时距离二战正式爆发还有1年。德国军方对核裂变发现所蕴含的重要意义有非同一般的认识。1939年,二战正式爆发,也在这一年,纳粹德国正式启动了“铀计划”,该计划是制造原子弹的关键。当时,同样作为量子力学大师的爱因斯坦和海森堡,他们所带领的两批科学家都初步掌握了核裂变的技术。
1941年,海森堡被任命为德国研制原子弹的领导人,这让当时已经离开德国去往美国的爱因斯坦感到担心,虽然海森堡实际上在暗中反抗纳粹,故意欺骗德国政府,延缓了德国研制出原子弹的进度,这是后话。
41年末,日本偷袭珍珠港,被惹毛了的美国人一想老子之前只能偷偷摸摸的,现在干脆撸起袖子加油干了,于是美国正式向纳粹宣战。爱因斯坦此前已经因为厌恶纳粹德国而去了美国,他担心纳粹会先研制出原子弹,那样的话世界会陷入一场难以估量的浩劫。因此他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信,描述了原子弹的巨大破坏力和可能极大影响战争走势的能力,呼吁美国一定要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
1942年6月,罗斯福在白宫办公室里正式批准了执行“曼哈顿计划”,并赋予了这项计划“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曼哈顿计划”耗时3年,总投入50多万人,耗资高达25亿美元,按黄金价格换算,相当于现在的5000亿美元。特朗普今天想在美墨边境修个墙的预算是250亿美金,可以想见“曼哈顿计划”的资源投入程度有多么巨大了。这里多说一句,执行“曼哈顿计划”的“曼哈顿工程区”一共有超过15万人工作,但其中只有12个人知道全盘的计划,可见该项目的保密程度和重要程度。
当约翰·莫希利在1942年设计并制造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时,想必很难预见到未来计算机会成为人人都离不开的东西。作为“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计算机正式进入舞台中央。当时的计算机ENIAC,像一个房间那么大,每秒钟“只”能做5000次运算,原本只是为了二战做原子弹发射轨道的计算使用。简单来说,计算机最开始并不是给普通人上网冲浪、打游戏、聊天的,而是用来发射原子弹的。但无论如何,计算机ENIAC节省了大量人工计算的成本,因而成了同样有大量计算需求的商业公司的宠儿。
贰 亚里士多德
2000多年前,当亚里士多德推导出经典的逻辑学三段论时,雅典的天气一定是极好的。亚里士多德著名的逻辑学三段论:
1、所有人都是必死的;
2、苏格拉底是人;
3、苏格拉底是必死的。
谁曾想,这看似简单的逻辑学三段论奠定了2000年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一代数学大家乔治·布尔,怀着对亚里士多德的崇拜,将逻辑学翻译成了数学语言,从而为数理逻辑奠基。如“所有人都是必死的”,翻译成数学语言即为x = x * y,可以解析为“x集的一切均处于y集当中”。从此以后,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语言都基于数理逻辑而发扬光大。
1942年,约翰·莫希利基于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数理逻辑成功设计出了计算机ENIAC,但有一些缺陷且没有完整提出计算机的设计方案。同样参加了“曼哈顿计划”的数学家冯·诺依曼参观了ENIAC计算机,总结前人设计计算机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计算机领域的“三定律”:
1、二进制表示指令和数据;
2、程序存储,自动运行;
3、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五大部件构成。
冯·诺依曼依此成功设计出了EDVAC计算机,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和集成电路计算机甚至未来还有量子计算机,但无论计算机结构怎样复杂、存储能力怎样巨大、计算能力怎样快速,本质上它们还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计算机虽然一开始来源于军方需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拥有大量计算的需求。推出商业性电脑的需求如此之大,足以孕育出IBM这样的垄断巨头公司。
诞生于1911年的IBM,早期是靠机械制表起家的,但这家公司拥有较为敏锐的市场前瞻能力,它抓住了二战机械时代和电子时代更替的历史机遇,成为了领导电子技术的先驱。1952年,IBM推出了第一台基于真空管的大型计算机,从此,计算机不再只局限于实验室了,商业世界开始可以享受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宝贵的成果了。
1964年,IBM投入了4000人的研发团队和50亿美元的经费,研发出了S/360大型机,这个项目的资金投入量相当于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75倍。可见做一个电脑和操作系统的耗费是非常巨大的,咱们中国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S/360大型机推出后,迅速垄断了大型机市场,成功把持了美国政府和大型企业的商业计算机市场。IBM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牢牢地控制着政府、大公司和银行的计算机业务,收入和利润高到吓人,1970年IBM的营收达到了75亿美元,以黄金价格换算成今天大约等于2930亿美金,大约等于现在顶级公司苹果和谷歌两家公司的全年营收之和。如此高额的利润,足以让IBM安坐在王座上13年,直到那个痞子第一次走到舞台中央。
叁 原子弹
1945年4月,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攻陷,希特勒自杀身亡,万幸他至死都没看到原子弹的影子。日本败局已定,但死不投降,依然在太平洋上每一个小岛的每一寸土地上跟美国疯狂抵抗,导致美国伤亡惨重。美国人一合计,强行占领日本可能会牺牲100万以上的士兵,这个亏本的事情不能干,你不要命我要命,干脆把“曼哈顿计划”的成果拿出来遛遛。
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这两颗原子弹一共夺走了29万日本人的生命,日本很快无条件投降。从战争武器的角度来看,“曼哈顿计划”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从人道主义角度上看,原子弹的存在则不是一件好事。
1955年,余生都在为提议美国政府制造原子弹而感到后悔的爱因斯坦不甘心的永远闭上了眼睛。在原子弹爆炸后几个月,爱因斯坦便和2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同签署了一份关于核弹的协定,在协定中他们希望在未来一同努力消弥核弹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巨大创伤。然而原子弹的巨大战略价值,让各国政府都趋之若鹜,恶魔的火焰一旦燃烧,那便难以熄灭。想必爱因斯坦也不会想到,由他引导的曼哈顿计划的副产品——计算机,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整个世界前进的核心。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同样在1955年,乔布斯诞生。前面铺垫了那么多,终于等到这个痞子站上互联网舞台的中央。
来源:人人 都是 产品经理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