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一则“央视曝光新闻APP登假货广告”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据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报道,不标“广告”、标题夸大其辞、擅用新闻报道截图包装,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多家商业新闻资讯APP违法刊登广告,甚至充斥大量假冒产品。当记者点击某新闻APP广告后,页面会跳转至境外售表网站,所售“顶级名表”都是高仿货,并非真货!
据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变相发布广告,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不能使消费者产生误解。也就是说,任何图片、视频和文章如果是广告,必须标注「广告」字样。
据报道,有多家知名新闻APP涉嫌其中,比如在搜狐新闻客户端,一篇题为“营养是鸡蛋的14倍”的文章,不但把中央电视台一条新闻报道的截图作为首页图片,而且没有任何广告标识。记者点击以后,发现这篇文章是一个中药材的广告。里面不但有商家的联系方式,而且还对中药材的功效做出了保证,甚至贴出了一些所谓患者的服用效果证言。在凤凰新闻客户端,一篇文章标题说的是用枸杞制作甜品,但文章只写了四行字,就开始推荐一家甜品店,详细地介绍了店里的特色甜品,而且附上了地址和预约电话。同时被点名的还有网易新闻客户端,新浪新闻客户端等。
相关律师表明,针对违法刊登广告,相关文章即使再“软”也属于广告,必须在文件或者显著位置明确表明它属于广告,否则在发布形式上就属于违规行为。中国消费者委员会专家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明知应知发布虚假广告的经营者没收广告费,并处广告费违法所得的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两年之内又发布了几起虚假广告,还要承担刑事责任虚假广告罪。
不少网友表示支持,有网友就说:早该整治了,全是广告。
相关推荐:
网信办重拳出击!集中整治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国家网信办决定自2020年7月24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
整治期间,将依法依规严厉查处一批问题严重的网站平台、封禁一批反映强烈的违规账号。
国家网信办负责人在集中整治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专项部署会上表示,各网站平台决不能有侥幸心理和“过关”思维,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自查清理,规范自身行为、管好平台账号,切实维护好网络传播秩序。各地网信部门将按照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督导检查,对自查不深入、自纠不彻底的网站平台,依法依规处置,整肃行业乱象,回应社会关切,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据国家网信办介绍,此次集中整治将重点聚焦六大任务:
一是集中整治商业网站平台、手机浏览器、“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转载非合规稿源问题;
二是规范移动应用商店境内新闻类APP审核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社交平台社区规则,加强社交平台运营管理;
四是规范商业网站平台热点榜单运营管理;
五是加强网络名人参与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网络活动管理,规范相关活动网上直播;
六是优化改进移动新闻客户端和公众账号正能量传播。
通过对六个方面的集中整治,重点解决一些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片面追逐商业利益,为吸引“眼球”炒作热点话题、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散播虚假信息、搞“标题党”等网络传播乱象,促进网络传播秩序有明显好转。
国家网信办负责人表示,此次集中整治将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点面结合。 按照“全网一把尺”的标准,在聚焦重点对象的同时,对各类网站平台进行逐一排查;在集中解决重点问题的同时,将企业自查、网上巡查、实地检查、举报受理中发现的各类问题都纳入整治范围。
二是标本兼治。 网信部门将在开展集中整治的基础上,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着眼于打基础、利长远,梳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系统研究治本之策,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三是管用一体。 在整治突出问题的同时,将进一步发挥各类网络主体积极作用,大力弘扬主旋律、广泛传播正能量,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网上舆论氛围。
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专项部署会。此次集中整治将坚持问题导向和开门整治,整治期间,欢迎网民举报提供线索(国家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址:www.12377.cn)。国家网信办将依法依规对网民举报线索进行核查处置或转请相关部门处理。
来源:综合自:CNMO手机中国、站长之家、央视新闻、新华社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评论